您好,欢迎来到黄家医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网站导航
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  

患者服务中心咨询热线:
0871-67010118、67010001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圈信息 - 最新动态

心灵的力量

日期:2007-11-06 00:00:00  来源:黄家医圈 作者:陈国铸
0
字体大小:


心灵的力量
       
——黄传贵院长与一位癌症患者的对话(续二)

陈国铸

 

一、中秋月圆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今夜,又见月圆,又到中秋!月光透过窗户,静静地洒向病房。在这似水的月华中,陈明达教授独自徘徊,盈手所握,总是那团难断难理的心绪。时间总是过得那样之快,来到昆明转眼已经半年,那些权威的西医专家所谓不超过三个月的定论,在神奇的祖国传统医学面前已经不攻自破,活着的感觉真好,我真想再活500年!但愿百年沧桑之后的又一个中秋月圆之夜,我还能忆起可能已是极浅极淡的今宵,独自品味那一抹甜蜜而忧伤的温馨和依恋……

咚咚咚的敲门声拉回了陈明达教授的思绪。

陈先生:哟,是院长大驾光临,请进,请进

黄院长:陈先生,中秋节快乐!

陈先生:谢谢,谢谢,真没想到今天您会前来看望老朽,愧不敢当呀。

黄院长:先生见外了,我们已是好朋友,更何况面对如此美景雅时,更应该会雅人,谈雅事。

陈先生:哈哈,院长言之有理,正合我意。

黄院长:先生近来可有什么大作,让我一睹风采?

陈先生:哈哈,大作谈不上,这几天写有小诗一首,希望不污视听。

《雨夜情》

悠悠夜雨天,凉风轻拂面。

窗前独倚醉,听雨道诗篇。

君若在窗前,同来看雨点。

小雨何所知?点滴在心田。

黄院长:好诗呀,好诗!真追唐宋名家,完全可以与李白著名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比美。这又是一种意境,一种情怀。

陈先生:院长过誉了,近来不知怎么,也许是人老了,总爱动感情,常常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黄院长:先生有心事?

陈先生:院长,您看我还能活多久?

黄院长:先生今天怎么了,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陈先生:您看我能不能早点回去,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处理。

黄院长:先生想放弃治疗?这不符合您的风格呀。在我理解,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选择。除非先生您有更好的选择。

陈先生:不不不,院长您误会了。放眼整个医药界,象我这样的情况,继续接受您的治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您并不完美,但毕竟不是您的错,癌症仍然是不治之症,是人类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去攻克的医学难关,您已经是他们中间卓有成效的功臣之一。其实,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

黄院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先生说得极是。

陈先生:院长,经过您半年来的精心治疗,我现在感觉身体状态十分良好,与健康人相比并无多大差别,胸腹水没有了,疼痛没有了,肿块缩小了,饮食正常了,精神状态更不用说,所以我想带上您的药回去,边工作边治疗,去完成我应该完成的工作。

黄院长:哦,原来是这样。从先生的情况来看,临床效果的确很好,但一定要注意反复的可能。从无数病例来看,先生这种情况,只要保健治疗得当,带瘤生存十年以上不反复的情况是很多的。先生归家的急迫心情我理解,好在现在交通与通信非常发达,有什么紧急需要可随时联系。

陈先生:非常感谢院长的理解,那我将择日返回。但今天我还想与院长就有关话题作走之前的最后一次长谈。

黄院长:那好呀,我今天来也正有此意。

二、梦的解析

陈先生:黄院长,上次我们最后谈到人类“无极的心灵世界!”,其中的奥妙相信一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今天我想与您从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问题开始。

黄院长:愿闻其详!

陈先生:最近我夜间梦特别多,有过去的,也有现在的,更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黄院长,您对梦这一现象从生命科学的角度,作何解释?

黄院长:哈哈,先生果然高明,先用一个俗字把我套住,那我只好俗话俗说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浅意识思维,是浅意识的信息反映,同时也是深意识的信息储存与释放。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我认为,做梦还应该是一种生理需要。

陈先生:生理需要?生理需要不就是七情六欲吗?怎么会还有做梦?

黄院长:这就是对人体另一种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是从人体精神生命系统的理解。所谓生理需要就是要求人体所有功能与行为都必须和谐地处于一种正常状态,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才能不致于生病。不做梦的人是没有的,生命赋予了人类做梦的权利,那么梦也就一定有其生理意义!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对于梦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在历史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经作过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工作,而中国的《周公解梦》因为缺乏理性与科学分析,被沦为了迷信的产物。人类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近二百年,对梦的科学研究,几乎为一片空白。

陈先生:这的确是人类与科学的悲哀。院长,那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院长:梦存在着科学还无法解说的形成机制。梦境,是一种“形象”,但却不是“光学形象”,如果是“光学形象”,就可以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梦境,也不是电磁现象,如果是“电磁现象”,就可以用磁带采取信号。“梦境”是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又是大脑皮层的行为,是大脑皮层细胞的集群性的协同作业行为,这种“作业行为”,就是共同完成“创建出影像的作业”,“创建影像”,必须有“材料”和加工材料的“技术”。创建“梦境”的“材料”,不是光,也不是磁,而是隶属于精神范畴的信息;创建“梦境”的“技术”,不是镜头,也不是磁头和磁带,而是大脑本身具有的信息聚散作业,是目前科学没有认知的一种成像技术。那是“录”不下来的,这种“技术”,在人类的大脑中,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了,直至今日,还没有任何“科学家”知道他,更没有“科学家”了解他。但我认为,其推动力量是心理代谢与胸的代谢。

陈先生:的确如此。

黄院长:第二个原因就是梦的解析。梦的解析有其共性,如身体病变的预兆,梦见被人追而跑不动意味着腿脚有问题,梦见胸疼意味着心脏有问题等等。共性的问题好认识,但个性的问题就非常复杂。一方面它与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与解梦人的角度和能力有关,人为因素干扰了事物真相的揭示。

陈先生:的确是这样。

黄院长:有这样一个故事为证。古代一个秀才进京赶考,临考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下雨天出门,又穿雨衣又打伞,去到一段围墙上种菜,晚上回来与自己爱恋的女朋友同睡一张床上却是背靠背。秀才困惑,去找大师解梦,大师说,不妙呀,你想想看,又穿雨衣又打伞,意味着多此一举;高墙上种菜,白废工夫;与自己的女朋友同睡一张床上却是背靠背,这不是没戏吗?你这次考试不行了,赶快回家去吧。秀才听后气馁之极,就收拾行李准备返乡。恰好店主人闻讯后哈哈一笑,说道,秀才你好运来了,你想呀,又穿雨衣又打伞,这不是双保险吗?高墙上种菜,就是高“中”了;与自己的女朋友同睡一张床上背靠背,这不就是明确的告诉你,翻身的时候到了!秀才一听,顿时信心百倍,最后果然名列榜首。

陈先生:哈哈,果然有趣。但这也说明了对梦的解析,其结论的不确定性,又缺乏规律可循,难免走向迷信的歧途。

黄院长:但不管怎样,作为人类的生理现象和生理需要,我们必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用现代科技,用理性的思维,去认真研究它,认识它。

陈先生:黄院长,那您认为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人是智慧的机体

黄院长:首先要作正确的定位。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绝非由物质细胞组成那样简单。人具有两套完整的生命系统,物质生命系统与精神生命系统,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对人生命本质科学的准确定位,那么一切研究都是徒劳无功的。

陈先生:过去有学者认为,人的生命本质特性是由物质细胞构成的,您认为不对吗?

黄院长:显然不是。肉体只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特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命的载体。当一个人突然遇到特别的变故而死亡,比如冰冻、瞬间窒息等等,他的有形部份并没有改变,如果进一步解剖,我们会发现他的组织、器官乃至细胞结构都是完好的,都没有遭受任何破坏,但他却失去了生命。这足以说明,人类生命系统的本质不是以人体器官等等有形部分是否完好作为评判标准,而应该是人的意识、思维、感知、言语、行为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在思想支配之下的以之相应的一切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这样一些无形的、精神范畴之内的系统,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特性。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精神是人生命的主导特性,精神、意识、思维、欲望是人活着的唯一标准,追求、好奇与欲望是人以身俱来的本能,在这样一些主导特性的支配下,人类才会不断的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精神生活,包括追求爱情、追求事业、追求友谊和理解、追求承认与尊重,追求未知的领域。

由此可见,主宰生命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这才是人的生命的本来面目。

陈先生:事实的确如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和生活体验证明,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更能决定生理,在治疗人体疾病、在提高人类健康状况、促进改善人类体质、自我保健方面,重视和发挥人体本身意识和心理的潜能,更多地注重心灵的力量,确保心理健康,会起到巨大的出乎意外的作用。

黄院长:“心态决定一切”!因此,我认为,“心态”在人类生命的世界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这个前提,一切的努力和劳动都是错误和失败的。

如果说这样的一种前提是科学的,合理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那么,我们就几乎可以肯定,现代西方医学只不过是人类有形部份的科学,是一个缺少无形部份与之配合和相适应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人体组成中,无形永远大于有形,意识支配行为,我们不能因为对有形的研究,进而把我们的思维带进机械唯物论的死角。

陈先生:黄院长,那您对人体二套生命系统的关系怎样看待?

黄院长:首先,物质生命系统与精神生命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共同体,也可确认为表与里的互补关系,两套系统并行不悖,并不矛盾。

其次、物质与精神不存在第一或第二之分,其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先导性作用。

第三、整体之所以为整体,并不是一分为二这样简单。物质与精神,精神与物质,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都需要一个融合的力量,这就是事物的三,也就是生命的原始动力。

因此,我认为单一物质世界的思维方式应该停止,全新的整体的以生命世界为核心的思维世界观应该形成。

陈先生:的确如此,今天的世界,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近现代人类辉煌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活象一个金鸡独立的人,精神世界的研究与发展,远远滞后于物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失去了精神世界的一半,已经到了应该寻找回来的时候。

黄院长:历史赋予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使命就是:寻找回失落了的世界!生命世界将作为一个完整的圆,带动整个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陈先生:有了这个前提,很多事物与现象就可以理性地、冷静地、科学地解释、思考与研究了。

四、心灵的力量

黄院长:理论上是这样,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利益的等等因素,但无论如何,对人类精神生命系统的研究应该义无反顾。这其中也包括梦的解析。

陈先生:黄院长,人作为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你认为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黄院长:心灵感应系统,自我修复与毁灭机制,条件反射功能,信息处理与应用。

陈先生:能否更详细一点?

黄院长:比如说,人体体气场的应用,其中就包括体温的散发、生命的磁场、力量的波动等等,这在我的专著《黄氏圈论》中有所阐述。此外就是心灵传导途径的研究,梦的解析,经络系统的原理等等。

事实上,这样一些内容,我们的前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内容繁多的基本素材大都散在各种宗教学说、民俗文化中,如果我们能够应用现代科学的、理性的方法归纳它们,提升与深化它们,我相信一定会有所发现。

陈先生:有些内容十分敏感,您就不怕非议、责难与失败?

黄院长:怕,但怕有何用?人是要死的,但不会因为要死,孩子的小脸和小手就不可爱,笑声就不动听。也不会因为生命最终都是走向死亡,白求恩抢救伤兵的举动就显得不感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在这生的过程中你尽力过,精彩过就是有意义的。做有意义的事,苦难又何惧?

陈先生:我总算明白了,中国有个成语叫“一念千里”,这个念头可纵横四方,不受时空的阻隔。它可以随着主人的念力,感应到任何角落,威力巨大,这就是信念,这就是心灵的力量!

黄院长:先生说的非常好,信念是人类分析、解释、改变理性与感性世界的动力。但记住信念的概念容易,理解它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

陈先生:是呀,我直到现在才真正明白“哀莫大于心死”的真正涵义,人要想死,是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的,人要想活,就一定有生的希望。

黄院长:这一切的主宰就是精神,此时此刻,精神占主导地位。先生的病能奇迹般的好转,并不是我的功劳最大,而是先生自身精神的力量,是这一力量战胜了疾病。

陈先生:愿闻其详。

黄院长:事实上,中医治疗的最高原则是“服从领导、协助治疗”,处于从属的地位。

陈先生:服从领导?服从谁的领导?

黄院长:服从人的领导。确切地讲是服从人体内自我修复机制的领导。刚才说过,人体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机体,人体内自我修复机制是当今现代科技无法超越的完美系统,我们必须顺从这一系统,加以必要的协助,对其进行能量的补充,这些能量就是我们的治疗方法与药物。

陈先生:这就是中医中药治疗的奥秘吗?

黄院长:就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这样的定位十分重要,明确主次之分,对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再好的药物,再好的治疗手段,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因为它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一切违背这一原则,甚至于兼带破坏人体自我修复机制的治疗方法与药物都是错误的,真正能战胜疾病的,只能靠自己。

陈先生:言之有理。

黄院长:几年前,我曾经发表过《浅谈医学哲学》一文就提出过,未来医学的研究方向要以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医学置于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疾病的全方位中来考虑。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体自我修复机制为纲。

陈先生:黄院长,您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我衷心祝愿您这一理念早日结出丰硕成果,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黄院长:非常感谢,我也衷心祝福您早日康复,返乡时一路顺风!

陈先生:谢谢。

返回顶部
医院邮箱
关注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预约挂号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